远景动态
行业动态 新闻资讯
远景智库完成全省首份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
时间:2025-04-29 浏览量:49次 来源:本站
长沙滨江湖南金融中心.png


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团队完成的全省首份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紧扣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以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为分析主体,依托国家高质量发展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及其他科学方法,实施横向“标杆象限”对标分析、纵向“发展光谱”动态诊断、立体“成长性雷达”综合评估,构建5个维度、27项指标,形成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体检报告”,助力其与最优者“对标”, 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力争湘江新区“挺进前三强”的战略目标落实落细。

图片

摘要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开展高质量发展评价分析,深化显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指导了在实践中运用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了做好经济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报告》围绕系统性、科学性、数据可得、总量可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聚焦“规模速度、发展质效、实体经济、创新、绿色低碳、开放发展、共享共建”等七大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做文章”。

报告主动对标、拉高坐标、锁定目标、求新思变,突出亮点如下:

1、以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为分析主体,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区域特性,构建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1.jpg


2、基于多维量化评估模型与动态监测机制,《报告》综合、客观、全面地分析了湘江新区的实际发展水平,支撑起湘江新区树立“挺进前三强”战略论断的合理性。
摄图网_401752175_经济高速发展(非企业商用).jpg

2023年,湘江新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贯彻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强力助推长株潭一体化等重大战略落地,经济和社会事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新区中排名第3,综合得分领跑中西部。

2.jpg

2023年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①新区辐射能级分化明显。2023年,各新区对所在省市生产总值贡献占比最高的是天津滨海新区(43.31%)、上海浦东新区(35.40%),形成了以直辖市辐射主轴的效应。大连金普新区(9.55%)、湖南湘江新区(9%)居非直辖市阵营第一梯队。


②经济总量争先进位,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湘江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交出一份亮丽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2023年湘江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519亿元,GDP总量稳居国家级新区第六位。

国内头部新区进入存量提质阶段,中后段新区凭借特色产业开启增量赶超周期。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以16715.15亿元,同比增速4.8%蝉联榜首。天津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7303.03亿元,同比增长4.6%,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青岛西海岸新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同比增长6.64%,排名第三。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形成“4500亿级”三角阵,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654亿元、4633亿元、4519亿元。第二梯队国家级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均未超过3000亿元,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


19个国家级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2022年相比,上海浦东新区保持万亿级别,增速提高3.7个百分点;天津滨海新区蓄力发展,突破7000亿关口,增速提高3.5个百分点。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居国内新区头部地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第一梯队颈部新区紧追不舍,青岛西海岸新区突破5000亿,2023年同比增长6.64%,渐入佳境。


③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内头部新区,2023年国家级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超过万亿元,分别为1.37万亿元、1.13万亿元,但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至2.6%、3.8%,万亿级基数新区提质增效压力明显增加。中部竞逐‌:青岛西海岸新区(4657亿)与湖南湘江新区(4568亿)差距收窄至89亿,后者以5.6%增速领跑(超浦东2倍),在智能制造成效加持下,未来有望跻身前三;贵安新区(增速35.4%)、舟山群岛新区(增速11.9%)等尾部新区依托数字经济、绿色石化等新赛道实现超常规增长,成为工业扩容新支点。


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来看,第一梯队新区平均占比超50%,科创引领各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进一步体现。

5.jpg
注:天津滨海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数据未公布,该数据取市级公布数据。


④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呈现沿海创新高地领跑态势。上海浦东新区以49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首,天津滨海新区超4900家紧随其后,湖南湘江新区‌作为内陆创新标杆,累计培育3219家“小巨人”企业。

6.jpg

2023年国家级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情况

7.jpg

2023年国家级技术合同交易额情况


⑤改革开放持续攻坚突破,引领区建设量质双升。上海浦东新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90.71亿元,内需动力十足;湖南湘江新区以1468.60亿元位列第二,虽以微弱优势领先青岛西海岸新区(1429亿元),但其增速(4.9%)低于全国新区均值(8.9%),结构性短板突出。

8.jpg

2023年国家级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


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呈领先梯次分布,上海浦东新区84.48亿美元,展现其作为国际金融与开放枢纽的核心地位;天津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50.76亿美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项目落地等举措利用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广州南沙新区以17.75亿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额排名第三。湖南湘江新区‌以2.27亿美元处于第一梯队末位,反映内陆地区新区在对外开放能级和产业配套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9.jpg

2023年国家级新区对外开放情况


⑥从生态治理效能来看,2023年重庆两江新区绿化覆盖率达50.47%、南京江北新区(45.04%)、上海浦东新区(40.6%)通过差异化治理路径实现绿化能级跃升,而湖南湘江新区(35.48%)作为超大城区代表,亟需构建智慧管养、立体增绿、海绵更新综合治理体系,推动生态基底重构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

10.jpg

2023年国家级新区绿化覆盖率


基于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各新区空气质量表现如下,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城市优良天数比率分别为89%、89.1%,湖南湘江新区空气质量优良比率为86.3%,位居第三。从城市PM2.5浓度攻坚矩阵来看,广州南沙新区、南京江北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属于达标示范区,其他新区仍属于重点治理区。

11.jpg

2023年国家级新区生态环境情况

(以上为部分摘要)

3、对标一流找差距,学习标杆促提升。《报告》系统梳理了湘江新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竞合关系重构。与其他国家级新区间的竞争以及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与技术深度合作存在难题。

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突破。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企业面临技术改造投资大、人才短缺、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瓶颈。

三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短板。存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企业创新投入意愿不强、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等问题。

四是关键要素保障能力提升课题。存在人才外流与人才短缺的结构矛盾,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紧张等。

五是生态环境承载力持续优化命题。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等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对冲矛盾,且随着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治理难度日益增大。

4、《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五大建议:

一是纵深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级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模式,加力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

二是推动攻坚产业链现代化关键环节。实施创新型世界级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及“人工智能+”行动。

三是打造青年科创生态示范高地。打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意愿,完善产学研平台布局等“组合拳”。

四是创新完善要素供给保障体系。涵盖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优化资金保障和使用效益、优化土地要素配置、高效保障项目落地等措施。

五是大力实施绿色发展系统工程。实施能替和节能“双轮驱动”及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战略,提高工业能效、水效,加快建设宜业宜游的文化科技美好生活家园。


SHARE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FOLLOW US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官方网站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8 远景智库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8006509号-1 技术支持:创研科技
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领域 远景成果 远景动态 智库团队 远景观察 加入我们